似乎五四风云还未远去,热血与青春这片大地久久不散。又是一年五四时,遥望回想,邓小平不禁叹道:“青年一代的成长,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。”正如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”所说,从历史中走来,泱泱华夏,铸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的青年。青年是生命力的体现,是国家的基石,是时代的支柱。故曰:“青年强则国家强。”
文化兴则少年强。1840年,一颗炮弹从海面上呼啸而来,轰然中震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,拉开了百年黑暗的序幕。但晚清的暮钟与新时代的号角同时响起时,有这样一些人深知文化兴国的真理。炮火弥漫中,辜鸿铭远渡重洋,奔赴异国求学救国;耻笑不屑中,王国维毅力于北大讲台上捍卫国学;人心惶惶而自顾不暇的乱世里,陈独秀、胡适以一介书生之躯,挥扬起“科学”“新文化”的旗帜,掀起新文学的热潮……我忆起《无问西东》里,在那个硝烟四起的时代,西南联大的师生仍在做着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,在战壕中学生物考古,读泰戈尔,这些在旁人眼中不切实际,不实用,但偏偏是这些东西,在山河破碎之际,给予青年们一腔少年意气,敢于喊出:“中国不亡,有我!”书生可敬。国家强大的底气来源于深厚的文学底蕴,文兴,国盛。
处世仁则少年强。《论语》谈仁,为“克”。子曰:“克己复礼为仁,天下归仁矣。为人矣,而由人乎哉。”所谓礼,便是人心。对于当代青年而言,礼不应是附加在身上的衣物,而是一种内在的修养,是以我们应该立足本心于世。我们当代青年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,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,不可否认,时代的“快进”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与生活的改善。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,人心日益浮躁,在人生的分叉路上,有的青年在其中迷失自身,被商业化、物质化,像是《变形计》中农村少年吴宗宏,被城市的繁华迷花了眼,失去了自我。但有的青年却不改初心,一如快递小哥雷海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能坚持读诗颂词,正是来自诗词的雕刻,让雷海为在漫游文学之际,懂得了何以为人,为人以何。《菜根谭》中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这样一席话,"欲其中者,波沸寒谭,山林不见其寂,虚其中者,凉生酷暑,朝市不知其宣。"在这个浮躁的时代,当代青年当克己服礼,静心制欲,方能不迷失自身,从而以自强不息。
心志勇而青年强。习近平主席说“青年要敢于做先锋,而不做过客、看客。” 我认为这每一位中华青年都应该用一生铭记。百年前,一代青年为了民族与国家毅然走上街头,纵使面对军警的镇压,他们却因心中的信念与追求未曾退缩半步。正是他们,让革命的熊熊烈焰在神州大地上燃起,正是他们,用血肉书写民族觉醒的最强篇章。青年心中的热血激起了国人的血性,在硝烟中,跌撞前行。心勇而志达,作为一名青年,我们应无畏无惧,不问西东。
智者不惑,仁者不优,勇者不惧,则中华青年强,则国家强,这便是五四精神。这种精神如酒浓烈醇厚,流淌在每一位青年的血肉中;如字铁画银钩,刻印在每一位青年的骨髓中。